「自然產一定要剪會陰嗎?」這是近年來台灣「媽媽與寶寶」,以及信誼「好好育兒」等網站,一些待產婦熱烈討論的議題。最主要的原因是,台灣大部分的產科醫師為了避免會陰過度撕裂,並且加快產程,都將會陰切開術(Episiotomy)當作自然產的常規,而非生產過程中的緊急手術。近年來受到歐美國家強調減少外力介入生產的觀念影響,開始有產科醫師願意採取選擇性會陰切開的方式接生。

曾家琳曾於 2005 年,詳細分析國內外婦產科界對於會陰切開術的論述演變。[1] 她深入探討國外會陰切開術相關實證研究的辨證與技術規範的形成過程,發現自然產的醫學典範在國外曾歷經轉移的過程,會陰切開術曾在醫療化的生產概念下,發展一套醫學論述,在歷經質疑與實證研究後,才形成醫界內部規範。她也分析台灣婦產科學界,在自然產典範知識、態度與技術上的差異,認為台灣產婦的高會陰切率,與生產技術醫療化與專科化,以及生產環境的機構化等因素有關。

倡議溫柔生產的婦產科醫師陳鈺萍,參考丹麥經驗,發展與助產士合作的工作模式,在「生產本無傷」書中,就詳細說明「保護會陰」需要技術與助產人員的耐心等待。[2]

不過無論剪或不剪,會陰都有可能在生產的過程中裂傷,因此現代助產士也需要配備縫合傷口的簡單器材。

參考資料:
[1] 曾家琳(2005),《「會陰切開術」的產科醫學論述形成與轉變-關於自然產的醫學知識與典範轉移》。
[2] 陳鈺萍(2021),《生產,本該無傷:順勢生產與阿萍醫師的好孕助產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