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指的是血液中膽紅素濃度過高時,造成皮膚、黏膜、眼白等發黃的現象。新生兒 90% 有生理性黃疸(Physiologic Jaundice),出生後二、三天皮膚開始變黃,第四、五天最為明顯,然後慢慢減退,約一至二星期後消失。

膽紅素是人體血紅素的主要代謝物,為橘黃色且具有毒性,過量可對身體組織,特別是大腦和神經系統,造成損害。而「黃疸指數」即是膽紅素濃度的簡稱,例如黃疸指數 10,則表示膽紅素濃度為 10 mg/dl(每 100 cc的血液中含 10 毫克的膽紅素)。

治療新生兒黃疸的照光治療(phototherapy),源自是英格蘭一家醫院一位修女的意外發現,她留意到暴露在陽光下的嬰兒黃疸較少,病理學家則發現暴露在陽光下的血液變綠了(膽紅素較少)。幾位醫師整合這些發現,進行隨機臨床試驗,1968 年論文發表在 Pediatrics 期刊,後來又花十年時間建立這種治療方式。

新生兒黃疸照光治療,是提供波長 425 至 475 nm 的藍光,透過皮膚吸收,改變膽紅素結構,成為可溶型態,經膽汁及尿液排出,以降低黃疸指數。照光時身體暴露的表面積越大、光的強度越高、光源距離越近,膽紅素下降速度越快,但常見副作用有增加水份喪失、體溫不穩定、皮疹、bronze-baby 症候群,甚至視網膜傷害。因此在新生兒脫掉衣服增加光照面積光源的同時,光源和新生兒身體距離至少要 15 公分以上並佩戴眼罩,且過程中必須監測新生兒體溫與是否有脫水現象,以確保安全。

新生兒黃疸照光治療的標準,主要和出生週數和體重有關,早產兒和足月兒的標準也有所差異,應就醫由醫師判定。